凉风有信,秋月无边。
亏我思娇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。

为什么一定要签订马关条约

《为什么一定要签订马关条约》正文开始,本次阅读大概4分钟。

为什么一定要签订马关条约?

甲午战争失败后,不签订马关条约坚持打下去,这个说法讨论了很久了,而实际上情况如何呢。就当时的晚清政府的财政和军力来说,要坚持打下去,在理论上是可行的,无论是 作为后人的我们,还是当时的主战派大臣都认为没有问题,如,当时签订《马关条约》的李鸿章,就曾对日本提出过清政府要进行抗战到底的战略“威慑”,企图让日本让步。然而,要实现这个抗战到底的做法,是需要有晚清政府这个中央政府来执行并坚持到底。而恰恰不幸的是,甲午战争时期和之后,晚清政府并没有发挥他的作用。

(甲午战争)

最直接的,就是陆军作战力量不足。根据现有的资料,在甲午战争爆发前,驻防旅顺、大连湾、天津、威海等地的淮军共有38642人。驻奉天的勇营和直隶练军共14639人,也就是所有在前期可作为甲午陆战部队的的清军一共53281人。因为都是驻防重地,必须还要留下相当数量的驻守部队守备当地,因此真正能够用作机动作战的只有淮军卫汝贵部11384人,直隶练军叶志超部、武毅军聂士成部的10357人、以及奉军左宝贵3879人,总计2万5千余人。

(清军向登陆日军发动攻击)

而日本陆军的出战的部队则有7个师团,兵力123047人,在甲午战争中几乎全部投入中国作战。而当时日军的战时兵团称为“军”,通常由两个野战师团为主组成,总兵力经常达到三万人以上。日军每个作战兵团的兵力,都要超过清政府全国精锐机动陆军兵力的总和。

除了兵力优势之外,日军采用近代化陆军编制。而清军的勇营部队沿用的是明代营兵的制度,最大的建制单位仅为营,一营人数不到一千人,无论是指挥配合,还是火力密度,都大大不如。

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之后,连占凤凰城、岫岩、海城等地,威胁到了奉天。朝廷急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作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带兵增援,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四川提督宋庆为帮办,以期挽回颓势。除了前线本来就已经布防的8000人外,刘坤一和宋庆分别带了三万和一万精锐参战。清军先后四次向日军发动攻击,由于指挥不力,皆被日军击退。日军稳住阵脚后一个反击,就打的清朝百余营六万多大军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。

由此可见,清军与日军交战,根本不在于兵力的多少,而是部队的能力指挥问题。假如说北洋海军输给联合舰队是硬件战力不行,那北洋陆军则是硬件软件都不行,充其量不过是一支兵力弱小、装备了西式武器,但是仍停留在中古状态的军队。

而就在在大战将即时,翁同龢和山东帝党官员,对北洋海军采取不闻不见,不支持不援助,导致北洋海军基地连粮食补充没有,致使威海卫海军基地迅速沦陷,反而被日军利用猛,加速了北洋水师失败的命运。再有,就是战前吹的震天响的光绪皇帝是个废物,空有一战夺权,建立威望的想法,而没有实际的行动和能力,下了一堆毫无用处的命令,在整个甲午中起到的是负面作用。

原创不易,求各位老爷点波关注,军情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QAQ

赞(266)
【声明】:本博客不参与任何交易,也非中介,仅记录个人感兴趣的内容,内容均不作直接、间接、法定、约定的保证。访问本博客请务必遵守有关互联网的相关法律、规定与规则。一旦您访问本博客,即表示您已经知晓并接受了此声明通告。本博客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,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,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,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。如果本文导致的版权问题以及内容纠错问题请联系站长QQ:1004619 | 点此给我发送邮件
本文标题:为什么一定要签订马关条约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1004619.com/nn/wsmydyqdmgty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