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摘要
这篇文章介绍了开发者如何基于AI技术开发了一个中医智能体。该智能体采用工作流设计,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性别、年龄和症状,通过大模型生成相关问题,并结合用户回答自动生成问诊报告和调理建议。此外,该系统还具有扩展性,能推荐中药方剂、养生食疗方案,并可作为健康管理助手。文章通过详细的工作流设计和示例,展示了AI在传统中医领域的应用潜力,为智能体开发提供了参考思路。
工作流智能体作用:
输入性别、年龄、症状,智能体会根据病人的症状,进行相关问题提问,最后工作流自动生成问诊报告和调理建议。
首先演示一下生成的效果图:



本诊断报告仅供参考,基于 AI 智能体的分析结果。由于人工智能尚不具备专业中医师的全面辨证能力,不能作为百分之百的诊断依据。如有持续或严重症状,请及时就医,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。

2、开始节点设置一个变量,用来输入病人年龄、性别、症状

3、大模型节点。

4、循环节点
循环节点用来遍历前面大模型生成的几个问题,让用户进行回答
5、循环体-大模型
该大模型主要用来,针对输入的问题,进行常见答案的生成。

6、问答节点
问答节点用来与用户进行交互,在智能体界面里输出问题和选项

7、文本处理节点
为了让大模型更好地理解,我们需要把问题和答案拼接在一起。

8、大模型节点
该大模型节点,用来将前面收集到的信息,进行问诊,形成最终的诊断报告。

9、结束节点
用来输出最终的诊断报告

10、试运行
这里我们假设输入示例为:“男,40 岁,经常肚子疼”。可以看到,系统首先会引导用户进行选项选择,最后结合用户的回答,形成最终的问诊报告。



通过这个中医智能体的实践,我们可以看到,AI 在传统中医领域也能发挥独特价值。虽然目前还不能完全替代医生,但作为辅助工具,已经足够带来很多启发。希望这篇分享能为你在智能体搭建上提供一些思路。